重大災難之後,相關受害家屬最不需要的,就是自以為是,主動的,闖入式的關心。
受傷的心靈當然需要撫慰,但絕對要尊重他們的意願,不能自以為他們需要,就想去心靈關懷一下,這絕對是爛招。
因為,現在沒有任何人能了解當事人的心情,他們也許最不想要的就是陪伴,因為陪伴會夾帶許多自以為很正向很安慰的話。你不是他們,憑什麼用說的就想幫助他們?在他們最無助,最六神無主的時候,難道這不是另一種落井下石嗎?就不能靜靜地守在一旁,有需要的時候再站出來嗎?
*
在921地震時,我去了南投中寮鄉。高雄氣爆沒多久又發生新店氣爆,當時也去支援了一天現場。八仙塵暴過後,我也曾到加護病房陪伴了傷者與家屬。
這些經驗不算多,但心得是,真的沒機會服務到什麼人,大部分的時候都在現場走來走去,刷刷存在感,發發宣傳單。
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會在角落靜靜地舔舐傷口,不想被打擾,而我也保持我的禮貌,只要他們不想談,不想被人靠近,那麼我會靜靜地走開,絕不多廢話。
那難道我們的心理駐點服務沒有幫助嗎。我不這麼認為,至少他們會看在眼裡,知道還有人想關心他們,也許手上拿著那張心理轉介服務的宣傳單,有一天真的派上用場。
所以,我不能認同台積電這種一廂情願的作法。
把心理治療當成志工在用,本身就是一件外行裝內行,不專業的事。台灣哪來心理醫生這個詞兒,而且在臨床上做的叫「心理治療」,不叫做「諮詢」,不是可以任意隨傳隨到的免費志工。
我絕不會在對方什麼都還沒搞清楚的情況下,就半推半就對方:好嘛好嘛我們就談談嘛,談談對你有幫助的。
我會提供他重大創傷後可能會有的身心不適反應的衛教說明,讓他自己評估是否已經撐不下去了,尊重他想談什麼跟不想談什麼的意願。
現在各縣市的心理師公會都有動起來,除了透過官網給予相關的災難心理支持教材,告訴大家如何陪伴受害家屬,也提供許多求助管道。
所以,我,不是志工,也不做宗教式的陪伴,不會參加任何非專業的心理服務。